江西南昌导游词9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西南昌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西南昌导游词1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现辖四县(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五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及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17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是唯一一个和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三环十一射”城区路网的完善和进出城快速通道的建设,南昌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6小时内便可通达八个省会城市。
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200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人民在这里诞生,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南昌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水绿色都城,赣江穿城而过,城内河湖纵横,城外青山积翠,生态环境一流;南昌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动感新城,在“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引领下,正大踏步走向全国、融入世界,日益呈现出全面崛起的态势。
近年来,南昌先后获得“世界十大动感都会”、“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名城”等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进入《福布斯》中文版评选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之列,跻身“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个城市”、“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国家统计局评选为32个大城市发展代表之一,又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城市”。南昌已经成为最适宜人居、最适宜创业的新型现代城市,“城以民为本,民以城为家”蔚然成风。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目标,从南昌处于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会城市的实际出发,把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全力做好建设更好更高水平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初步走出了一条“起步晚,起点高、势头好、后劲强”的具有南昌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呈现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城市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的喜人局面。
南昌将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特别是举办20xx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工作主线,以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以“更大更强更优更美”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城镇化基础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发展战略,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两翼支撑,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江西南昌导游词2我们出外旅游时,常说“将下榻酒店”。这“下榻’’二字是出自何处呢?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句。其意思是说:江西灵秀的土地造就了俊杰的人才,徐孺子是其中的代表。当时的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佩徐孺子的才学和人品,喜欢与他畅谈,至深夜不止。为此专备一副床榻,供徐孺子留宿用,而且只有他才能用,别人不可,他一走,便将榻悬吊起来。“下榻”就出自这里。那么徐孺子又是谁呢?他为什么如此受人尊敬呢?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的景点是孺子亭,到那里以后我再向各位介绍。
我们现在来到了南昌老城区的西湖畔,西湖是南昌城的内湖之一,湖面不大,在一片繁华的闹市中辟出一块安逸的洞天,可谓是闹中取静。各位请看.西湖水一泓清碧,湖岸绿柳成行,在绿柳掩映中,一座八角亭台悄然而立,这便是始建于1700年前的孺子亭。此亭是为纪念东汉末年南昌名士徐稚而建,各位可前往观赏。这个亭子在建筑风格上很难说有什么独特之处,重要的是千百年来,它在提醒着人们,古代的南昌曾孕育过一位非凡的人物——徐稚。
徐稚(97~168年),字孺子,世居南昌,家境贫穷,自幼勤耕,兼事磨镜,求知好学,熟读《春秋》、《易经》、《尚书》等经典著作,兼通天文、星象、算历、河图、七纬、推步等经籍。他学问渊博,见识深远,而且品行高尚;他曾游学长安,师从黄琼等名儒,广交学友,声名远播海内,时称“南州(江南)高士”。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陈蕃向桓帝推荐徐稚登“三事”,即出任三事大夫,陈疏表称赞他能“左右大业”,如若启用,必能“增光日月”。桓帝准奏,征召徐稚为官,但徐稚不肯出任。桓帝在位时,徐稚曾五次拒聘到宰相府任职,四次拒受荐举为孝廉,朝廷征聘他为太原太守,他也坚决辞谢。汉灵帝刘宏初登基时,欲以蒲车迎聘,但那时他已在家病逝,终年72岁。
徐稚一生隐居务农、执教。他弟子众多,且多属贫寒子弟;他发明了用竹筒引水灌溉农田的技术,创造了家禽棚养的方法,为农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徐稚为人谦和,乐于助人,邻居无不敬仰他的品德。陈蕃知道徐稚清贫,常派人送去衣物和粮食,但他只收下粮食,衣物则悉数退回。原来他把全部粮食转送给贫苦人家,自己“非自力而不食”。
徐稚虽有旷世之才,但拒不出来当官,是不是说他不愿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为百姓效力呢?其实这除了与他淡泊名利的思想有关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他看透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和朝廷的腐败,在他看来,自己无力回天,与其出来做官,还不如从教、务农对老百姓的帮助大。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问题,他有一个好朋友叫郭泰,一次他来到郭泰府上,正碰上郭泰在磨斧子,准备砍掉庭院中的一棵大树。徐稚问起砍树的原因,郭泰说:“我的房子是一个四合院,中间长了一棵大树。四合者,口也;树者,木也;口中一木,岂不是一个‘困’字,我要砍去口中之木,为解困也。”
原来郭泰和徐稚同是当时儒林泰斗黄琼的学生,郭泰还是太学生的首领,他反对朝廷宦官专权,指责朝纲失控,痛恨官场腐败,因而屡遭排挤,为此他思想极为困惑。今天他借物抒情,想以砍树之举排解愁闷。徐稚看出了他的心境,于是劝他说:“你去掉庭中之木,人却仍在庭中,口中一人,岂不成了‘因’吗?”郭泰听 ……此处隐藏13014个字……趣,不同于各地达观显贵的私家园林,在文史价值方面,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义。现在我们来到了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八大山人生平事迹和他的绘画、书法作品,在欣赏他的书画作品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国粹之一,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它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国画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八大山人擅长水墨大写意,是中国画坛三百余年来很有影响的人物。八大山人,姓朱名耷(da),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世居南昌。
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甲申之变(1644年),明朝灭亡,清政权建立,使当时只有19岁的八大山人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拥有特权的贵族家庭破落了,美好理想破灭了,他从赫赫皇族论为逃避杀身之祸的遗民一员,先是躲进深山老林,后剃发为僧,昄依佛门,苦心修炼,成为禅门之中的佼佼者.50多岁还俗.他一生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通在其书画艺术当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宏远,宁静纯洁,超凡脱俗,浑然天成,形成了“八大”独特风格。
大家看,他画的鸟,鼓腹耸背,白眼向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花草树石,清新、自然,以最简省的笔墨,表现大千世界丰富的气象。再来看看他的题款,他将自己的身世遭遇,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在“八大山人”这四个字的连草书写中,酷像“哭之”,“笑之”,寓意哭笑不得,啼笑皆非。后人评八大画“松、莲、石”最佳,我们看他画的荷花,长长的荷柄顶着片片荷叶,迎风摇曳,喻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再来看所画松树,虬枝苍干一气呵成,笔简意赅,笔墨无多,气势磅礴,姿态非凡。他的画面中常常只有一枝花,一只鸟,一拳石,一尾鱼,简洁凝炼,留出许多空白,使其余意丰富,供人们有开阔的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也很高,他彻底摒弃了一切世俗功利观念,而进入忘我之境。他的字气舒神敛?八大山人为清代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一,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画坛上“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走出陈列室,我们来到园林中,这里有一座铜像—八大山人像。
于1986年为纪念他诞辰360周年而立,八大山人面目清秀却又十分倔强,微笑着迎接大家的到来。两棵古樟守护在他的身边,与他朝夕相伴。在园林的东面建有一座八大山人书画碑廊,将八大山人部分精美作品篆刻在石碑上,供大家欣赏、学习。八大山人纪念馆自1959年开馆以来,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国内外宾客参观后都赞不绝口。
今天我们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之游就要结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一个较完整地认识。目前八大山人纪念馆成了我市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所以说八大山人艺术,不光属于江西,中国,也正逐步走向世界。最后,请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也祝大家在我们南昌玩得愉快、尽兴!谢谢大家!
江西南昌导游词9佑民寺位于南昌市中心,八一公园北侧,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
佑民寺始建于南朝,至今有1400年的历史了。佑民寺最早叫大佛寺,梁代的时候,豫章王(豫章就是古代南昌的别称)的老师葛鲟家里有一口井,里面住了蛟龙。豫章王特意造了一尊大佛像来镇住蛟龙。后来,葛鲟把这所房子捐出来建寺庙,因为供奉了镇龙的大佛像,所以就叫大佛寺了。唐朝时,大佛寺改名为“开元寺”。禅宗八祖马祖道一担任佑民寺住持十五年,开创了洪州宗,784年,新罗(也就是现在的韩国)的僧人无寂来开元寺参拜当时的住持马祖的弟子西唐智藏禅师,深得西唐智藏的赏识,将他的法号改成道义,并传授禅门心法。智藏禅师的新罗弟子除了道义外,还有洪陟、惠哲禅师等,他们回韩国开创了实相山派、桐裹山派。九世纪初,禅宗在韩国形成“禅门九山”,其中有七山与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有关。
开元寺在马祖和智藏师徒主持期间,规模壮观。后来历代都有高僧主持,香火兴旺。开元寺后来又改叫能仁禅寺、永宁禅寺、佑清寺等。1926年改为佑民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佑民寺被列为全省重点保护寺院。1956年,南昌市佛教协会在这里成立,1957年,佑民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班禅大师来寺里敬献哈达,上香拜佛。
南昌有句老话说得有趣: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铜,老南昌都知道,南昌有三宝:铜钟铜佛铁象。那三万六千铜就铸成了这三宝。后来三宝熔成了一宝:接引佛铜像,现在就安放在佑民寺里。文革期间,佑民寺遭到严重破坏,铜佛被锯毁。1996年,仿照原貌用精铜铸造重达4万多斤的接引佛像又重现在铜佛殿中,安详地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
相传朱元璋也来过佑民寺。话说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怀念以前的戎马生涯,就微服来到了与陈友谅大战的故地江西。这天,朱元璋闲逛时看到一座寺庙,抬头一看寺名“佑明寺”是明朝的那个明。朱元璋非常高兴,心想这建寺的人还真有先见之明啊,佑明寺,不就是保佑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么?于是就敲门。出来一个小和尚,朱元璋说想进去看看。那小和尚非常抱歉地说:“施主,鄙寺正在改建,不方便接待。请改日再来。”朱元璋就非要进去。那小和尚又说:“要不施主留下尊姓大名和住址,等小寺建成后小僧上门通知。”朱元璋的性格非常暴躁,怎能忍受一再被拒之门外,于是转身在寺墙上题了一首诗“杀尽江西数万兵,腰间宝剑犹带腥。野僧不识山河主,只管唠叨问姓名。”写完拂袖而去。和尚们过来一看,知道这下祸事大了,于是抱头痛哭,准备卷铺盖逃命。正在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有个行脚僧进来讨水喝,见寺里上上下下都在收拾,而且个个表情都很恐慌,就问是怎么回事。寺里的僧人对他说:“我们得罪的当今天子,估计三天之内会有血光之灾,此地不可久留,大伙都在逃命呢,你也快走吧!”那僧人明白怎么回事后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你们不用怕,我保证不会有什么事,说不定还能得到封赏呢。”他让人拿了一桶水来,哗啦一声把墙上的字给冲洗掉了。和尚们一看更慌了,纷纷说:“你这哪是帮我们啊,分明是害我们,这可如何是好?”行脚僧不慌不忙地说:“我自有办法,想保命的赶快笔墨伺候!”那帮和尚见事已至此,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给他拿了文房四宝来。那行脚僧想了一下,在朱元璋原来题诗位置的旁边挥毫写下一首七绝: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惟恐鬼神愁。好将江水频频洗,犹有豪光射斗牛。其实这都是拍朱元璋马屁的话,还说什么好将江水频频洗,其实就是用一桶不知道哪来的水给冲掉的。写完把笔一扔就大笑着走了。
三天后,朱元璋果然气势汹汹地带着兵来了,一看自己的诗不见了更加火冒三丈,这时他又看见旁边那首诗了,看完哈哈大笑心想想不到这小小的佑明寺倒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人才辈出啊!朱元璋出身贫寒,历史上别的皇帝不是出身王侯也是名门望族,他以前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算得上是所有皇帝中地位最低的,当上皇帝之后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出身还是有点自卑,所以就特别喜欢听奉承的话,那行脚僧的马屁正好拍到他心上了,他非常高兴,不但没血洗佑明寺还大大封赏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