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5-11 15:08:2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不间断的读完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意犹未尽。

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生活殷实,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妻子爱好文学与艺术,是个女文青,她喜欢与体面的人物交际,所以家中经常高朋满座,熙熙攘攘。在妻子亲友圈中,斯特里克兰德并不出众,作为证券经纪人,虽然他挣钱养家,但因为缺乏艺术感显得平淡无奇。不料,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正常的人,却在中年后迷恋上绘画,并且“像被魔鬼附了体”,弃家出走,先是在巴黎的一个破旧旅馆,后来干脆到了南太平洋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后半生病魔缠身,穷困至极,死后名声大噪。

斯特里克兰德是被魔鬼付了体的,所以他的所作所为超出了我们常人的理解框架,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我们熟知的爱恨、责任、感恩、因果、窘迫和灾难,所以他轻巧的离开了没有收入来源的妻子、孩子,没有一丝愧疚。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他贫病交加快死的时候,荷兰画家施特略夫好心相助,把他搬到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不仅挽救了他的性命,还腾出自己的画室给他作画。斯特里克兰德竟然和荷兰画家的妻子私通,并导致荷兰画家家破人亡。造成如此恶果,他本人也没产生愧疚之意,表现的极度自私。另一方面,他自己生活穷困,饿的吃了这顿没下顿时,他也没有后悔当初离开舒适的家,从来没有想回到过去,他没有肉体上的痛苦感,反而愿意在与世隔绝的小岛到生命的终结,在最后惨淡而终的时候仍然很平和。

因为他不合世俗逻辑,所以即便做了看来极度自私的事,我们仍然无法对他痛恨。他就是个外星生物,上帝或者魔鬼派他来就是通过他的手画出不一样的作品,为神灵发声。上帝或者魔鬼只在他的脑子里装置了对绘画的痴迷和独到见解,至于人类社会的公序良俗在他离家出走时就一键删除了。

所以对这样一个怪胎,我完全不理解。也许这正是大师的境界。

但是,这本书让我更动容的是里面的各个配角。

首先是荷兰画家施特略夫,他那么善良,愿意毫不保留的帮助别人,尽管画技不高,长得肥肥圆圆一点也不帅,常常成为别人的笑料。他的妻子原本是一个贵族的家庭教师,与贵族家的少爷有染,在临产之时被这家人一脚踢出门。在落难之时,施特略夫发现了她,并同她结婚。婚后更是把妻子捧在手心,百看不厌。然而,他的妻子却出轨斯特里克兰德!荷兰画家和妻子的爱情可能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妻子对他更多的是感激,在女人没有工作,无法谋生的年代,找到一个能提供稳定生活的男人是多难得,更何况这个男人还爱她,对她好!然而,施特略夫看到过妻子最不堪的一面,两个人在心理上是不平等的。所以,妻子会爱上一无所有脾气差的斯特里克兰德,并最终饮鸩止渴。

还有一个犹太人姓阿伯拉罕,作者提及这个人是为了表达某种价值观。这个犹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年纪轻轻被选进医院的领导机构,前程似锦。然而,在一次度假时,犹太人递交了辞呈,带着行李去了亚历山大港。他形容当时的感觉“好像回到了老家,取得了无限自由”。尽管之后的生活收入很低,老婆也不漂亮,但是阿伯拉罕非常知足,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联想起来最近一期的《奇葩说》,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的青山,放弃了外交官的工作,到野生动物保护区工作,薪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他说自己的生活草原化了,如果在城市里看到青山,那一定不是他本人。

“在出生的地方好像是过客,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中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的陌生感逼迫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居住的寓所。所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潜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偏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觉得这是他们精神上的家园。

由于阿伯拉罕的辞职,之后接替他工作的幸运儿取得了世俗眼中的成功,收入颇丰,加官封爵,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但是,究竟谁是成功者,也许难以下结论。叩问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随波逐流,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吧。

最后,说一下这个书名,尽管在序言中,译者也解释了这个书名。但是我愿意相信,月亮代表梦想,六便士代表现实的说法。我们有太多牵挂与束缚,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洒脱与决绝,但是在平凡生活中仍然可以有一份英雄梦想,在关心蔬菜与水果的时候,不忘畅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爱情这个东西,我觉得复杂而又简单。

所有的爱情都是因为开心而在一起,又是因为不开心而分开。

开心与否决定了两人是否能在一起,是短暂的开心还是能维持一生的开心决定了一辈子的幸福于不幸福。离婚或者一直在一起。

每一段分手,我们总能从别人的身上挑出万处问题并且加以讨伐。但是很少能看见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就算看见了也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淡淡略过。以前看别人分手,听他们诉说,我可同情朋友了,但是现在我一点都不同情,所有的一切不都是自己的选择么。

这本书里面又好多段爱情。

1.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还是证券经纪人的时候的陪伴的人是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太太是一个纯粹爱看书的人,并且以结交各类艺术家而自豪而有面子。在她的心中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个呆子没有一点艺术细胞。所以她尽量不安排斯特里克兰德同他那些高贵的朋友见面,偶尔的见面她又总把思特里克兰德放在很蠢的位置上,觉得斯特里克兰德给她丢尽了脸面。斯特里克兰德规律性的出去学画不在家骗他说去玩牌,她也一点不在乎,那么长时间一点不好奇丈夫的工作之外的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打心眼里瞧不起思特里克兰德,但是因为钱而又不得不和他在一起。而斯特里克兰德早已看透俗气的妻子,只等在合适的时机离开他。

2.麦克安德鲁上校和妻子麦克安德鲁夫人的爱情。这种爱情怎么说。现实中也知道好多这样的夫妻,丈夫对妻子极度宠爱,宠的赛闺女。但是对女性掌控和依赖的也特别厉害,有些小女生应该是很喜欢这种婚姻的,因为一直被保护,我个人来说不希望我将来嫁得人是这样的,因为会影响我人生的成长,会失去许多生命拼搏的力量和成就感。不过也是我比较赞赏的一种婚姻,男孩子强大本来就该保护和容忍撒娇的女孩子,同理这样的女孩子是比较温柔的(●''●)。

3.戴尔克.施特略夫和施特略夫夫人的爱情。怎么说,我超级心疼像施特略夫这样的大好人。总想保护类似这种性格的人,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大好人。我经常帮他卷那些欺负她的亲人,把她累死,而她又没有力气拒绝的。如果我认识施特略夫我就把他雇来给我工作,绝对是我的得力助手,利用他的鉴赏力。施特略夫夫人这种小比奇,看到她死我觉得好痛快。虽然现实中也有很多女的这种手段往上爬,爬倒没事,但是欺负大好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先当 ……此处隐藏23581个字……稻草。

作者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不一样,他无惧众人的谴责与谩骂,甚至无视道德的束缚。他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有错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如梵高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我曾读到过一篇书评,上面说:“思特里克兰德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宁愿付出财富亲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种选择,”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接受我们内心的渴望在召唤。毕竟这种渴望,即便我们能够逃避一时,也逃不了一辈子。就像人老了一样,总想着落叶归根。而“责任”这两个字眼,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虚伪。大多数的人一生都被责任束缚着双脚,与理想背离,越走越远。倘若我们无视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求,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相信我们也没办法对自己妥协。

从某些角度来讲,毛姆又是极其幸运的。他找到了此生挚爱的东西,不过代价确显得沉重了些,可至少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丰满的。也许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欢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讨厌其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性格。但是又对其苦行僧式的对于艺术和美的执著追求深感敬佩。为了心中的月亮,放下脚下的六便士,终日在别人不解、厌恶鄙弃的生活中完成对生命意义最崇高的创举。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月亮高高在上,他象征着灵魂和理想。而六便士随处可见,他象征着物欲和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人生最大的冲突,那人的一生是应该高高抬起头仰望空中的明月,还是应该默默俯身去捡拾地上的硬币呢?

每次看着本书的时候,都想用文字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公众号取名也跟这本书息息相关,其中几段个人比较喜爱的文摘分享给大家。

(一)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确看到了月光。

(二)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三)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毛姆在中国的读者心目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来过中国的欧美作家,1909年到1910年期间,毛姆沿着长江流域一路旅行,写下游记若干,并以中国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面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说,但是因为作品本身带有的属性,展现了艺术攫人的力量,在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

简单来说,如果你要走上文艺之路,请先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书中文字的犀利,人性的洞察,艺术的表达已经被反复谈论了很多次,这一次,我们来谈谈有趣,八卦一下这本书相关人物。

毛姆和高更有没有交情?

虽然毛姆从来没有承认过,但是评论界一直公认《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书中毛姆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了他和这名天才画家的故事,虽然毛姆在多本小说中应用了这一手法,但结合到原型这一说法,我们不妨八卦一下毛姆和高更有没有可能是认识或者有交情的呢?

毛姆1874年出生,1965年去世,他的作品很多,足迹也遍布全世界,也曾经长期生活在巴黎,但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高更出生于1848年,去世于1903年,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19世纪70-90年代。毛姆写出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是在1897年,在此之前他只是英国一家医院的学生,而且毛姆真正在文艺圈声名鹊起是在1907年的几部戏剧;而1897年高更已经进入人生中的最后几年,在马克萨斯群岛上孤独地生活并于1903年去世。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两个人是没有任何交情的,甚至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在高更去世前,毛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

据说毛姆在周游南海群岛的时候,在塔希提岛上发现了高更画的窗板,从而产生了灵感,从而才创作出的《月亮和六便士》,但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传记,而且毛姆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原型是高更,因此这件事情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不是高更?

翻开高更的生平,对比《月亮和六便士》,会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和高更最大的几个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曾经做过股票经纪人,他们都在中年时辞去工作并与家庭决裂然后从事绘画,他们都去了塔希提以土著人的方式生活相当长的时间,他们都是生前穷困潦倒而在死后成为了伟大的画家。

但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首先国籍就不一样,思特里克兰德是英国人,辞职后才去了巴黎,但高更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思特里克兰德后来去了塔希提并且在那里重新结婚生子画画,到死也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再与外界联系,并从始至终保持着昂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更虽然在塔希提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他曾经带着在塔希提创作的画作回到巴黎办展,失败后重回塔希提,穷困潦倒下一度自杀,后来又去往马克萨斯群岛,并在那里去世。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在抛家弃子要去搞创作之前,似乎与文艺圈没有任何交集,也不热爱她妻子的那些文艺圈聚会,离家出走开始画画好像是突然间灵光一闪的样子,所以一度被家人怀疑是跟人私奔去了巴黎,就连毛姆也没有清楚地解释他这样做的动机,似乎仅仅是凭着艺术对于他灵魂深处的那种感召而依然走上这条道路。高更虽然做了类似的事情,但是就好理解许多,高更一开始就在做买画投资的交易,也是一名业余画家,混迹于印象派画家圈子,和毕沙罗的交情还不浅。在1883年辞职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之前,高更其实就已经小有名气,1876年他的一副作品还入选了巴黎沙龙,这可是相当高的认可了,所以高更最终决定辞职开始追求艺术,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逻辑。只不过印象派当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巴黎的著名画家也是一抓一大把,当画家基本就等同于生活没保障,应该是高更家人的极力反对导致了他与家庭的决裂。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性格异常怪癖,不爱跟人打交道,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不肯轻易给人看,更不拿出去卖,似乎创作只是为了最纯粹的对艺术的终极追求;但是高更不是这样,那个年代的画家全都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听说过很多不被当时的世人所认可的画家,但是他们都会努力地到处去推销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饿死,更何况他们还要喝酒喝咖啡泡妹子;高更也是如此,他的社会活动相当频繁,参加了印象派的几次画展,还办过个人画展,他一度是印象派的中坚人物,是梵高的崇拜对象,只不过后来他的个人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印象派正式决裂之后,他才陷入了作品无人问津的境地,孤独地踏上了塔希提。所以说高更的艺术人生有大气有大落,而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人生从来就没有起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