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读后感1最近看了有关列清单的书籍,其中一本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清单人生》。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布里特·玛丽的老太太。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是个老套的故事。布里特是个死板守旧、个性保守的老太太。她嫁给了离异男肯特,没有生孩子,后来肯特出轨了,几十年没有工作过的她出来找工作。她在博格这个新的地方认识了新的人,开启了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人生。
在我看来,布里特的形象不分国界,代表了很多挣扎在自我实现和服务家庭之间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布里特非常喜欢列清单,任何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要列在清单上并且严格执行。她有自己的矜持和优雅。和所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庭主妇一样:衣服要熨烫整齐,搭配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刀叉勺必须按一定次序摆放;清洗沙发要用固定牌子的小苏打;晚上六点是文明人吃饭的时间,不能受打扰……
她曾盲目崇拜自己的丈夫。布里特曾认为自己的丈夫是权威:“我的丈夫是银行家” 、“他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些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她也想过工作,但总是被丈夫嘲笑。布里特告诉肯特自己要工作,肯特的回应就是赚那么一点钱还不如我给你。后来布里特偷偷去面试,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机会。
她没想过和粗鲁的人交朋友。她在博格遇到了很多困难,当然也遇到了朋友。但是如果是当初的布里特,应该从来没想过会和这些粗鲁的人成为朋友。坐在轮椅上的银行、对她暗生情愫的警察斯文、热爱足球的薇卡……这些人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她。后来,她也接受并认可了这些可爱的朋友。书的结尾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肯特发现自己的生活不能没有布里特,( )他来到博格找她,请求她的原谅,希望她回去。
另一方面,在博格的朝夕相处中,布里特和警察斯文也产生了感情。作者并没有写出布里特最后选择原谅肯特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还是选择斯文,继续留在博格,而是安排她自己开车离开,暗示她第一次完全独立做决定。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借这个爱列清单的老太太的“意外”经历,提醒我们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可能是我比较悲观。也可能是互联网放大了普通人的不幸。一打开公众号,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出轨之类的,给我一种女性结婚生子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赌博活动的感觉。
身边也有同学已经结婚或者有了孩子,但是没有听到一个人告诉我,她们过得比单身的时候更好。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接触到的人都是穷人的原因吧。
单身或者结婚都是一种选择而已,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永远都是比恋爱结婚更重要的事,爱情可能没了,婚姻可能破裂了,但是至少还有自己。
人生读后感2读完了《独腿人生》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了那位独腿车夫不仅拥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还有着顽强、坚忍的意志,诚恳、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去朋友家议事,因为没有私车,下了公交车还要做三轮车。但作者下车下错了地方,到朋友家的车价成了五元,还以为独腿车夫想要占作者的便宜,随后,车夫还是以三元的价格把作者送到了作者的朋友家里。这篇文章处处体现着车夫坦诚做人、自强不息的品质,也体现出了独腿车夫虽然只有一条腿,却是用自己的尊严来撑起自己的人生的可贵之处。
我非常的敬佩这位独腿车夫,因为他是用自己唯一的那条腿去撑起自己的人生,不像其他的瘸子一样去乞讨过日,到了这里,我觉得毫无缺陷的那些无所事事、只靠乞讨过日的流浪汉很不堪,他们比独腿车夫还多一条腿,却还要去靠别人的怜悯来度日子,但车夫不顾自己只有一条腿,执意要当一名人力车夫,默默的为大众服务,他的这种品格是至高无上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向独腿车夫学习他的品质:要坦诚做人、自强不息、为大众服务等。
像独腿车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就是其中的一位。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出生之时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充血病,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并失去了语言能力。但是,她仍然努力的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人交流。海伦?凯勒6岁时,她的父母请了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妮?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每天都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所在的意义。在父母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1898年,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并在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并不能说话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她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第一位毕业于高等学校的聋盲哑人。
《独腿人生》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上帝虽然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他还给你开启了一扇窗,不必自卑,只要你找到了那扇窗户,你就会体会到幸福的味道。
人生读后感3我喜欢读书。
读书于我有时是三日不离手,亦或是十日不翻书,所以只能说是“喜欢”,不敢说“志趣”。自识文化积淀不深,十几年来常不知读些什么书好,索性从名著和获奖作品读起。近日得好友推荐,读了《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书中美文美图带我纵情山水、静品清茗、欢饮美酒、聆听琴音。让我走进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的同时感悟了生活的艺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把人们从纷繁世事中引领出来,“且停亭中且停停”,颐养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整本书读毕合实,仿佛是欣赏了一首“名诗名句”的串烧,有如一餐由诗、词、歌、赋、寓汇聚而成的经典古文饕餮盛宴。阅读中,我屡屡心生羡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满腹,信手拈来,深谙古人智慧与情趣,她该是享尽了怎样的快意人生?之后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给了我答案。“生活是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在书中开篇的“推荐序”中,白岩松把“我们,怎么啦?”的问题抛给了每一位读者。“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这里奢侈的“平静”不是说多维世界,而是直指你我的内心。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与压力与日俱增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你我个人如同微尘,似乎无法逃离以上的困惑。然而智慧的古人却告诉我们:有自己的心灵生活,用自己的心情趣味就可以改变物境。人生长路漫漫,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悠闲是一种趣味,是一种发现内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烂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 ……此处隐藏8952个字……国主义,看得我心情有点复杂。
拿破仑当然是个英雄,贝多芬根据他的经历写了‘‘命运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欧洲那么多国家的国旗很相似也是因为拿破仑铁蹄踏过。记得以前看到过他带着学者出征埃及,还亲自一炮打掉了斯芬克斯的鼻子。他曾对一位看不起他身高的军官说‘‘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来消除你我的身高差距‘‘。他后来夺得了法兰西皇帝的头衔,他说自己之所以想要是因为‘‘皇帝‘‘这个名字很有神秘感。
拿破仑的相貌并不陌生,因为现在流传下来很多关于他的油画。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在尼采的[强力意志]上看到的油画,画面上,拿破仑挑灯夜读,他的身影刚好投射到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形成了强大的意志折射。
而在这本书里,描写了小哥白尼的朋友的姐姐胜子昂首拓步和他们讲述拿破仑的故事。她说‘‘战争的重点不在于输赢,而在于伟大,只有那些输了但令人感到伟大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朋友打趣说‘‘姐姐是拿破仑附体。‘‘胜子并没有被他的话打断‘‘而是继续说‘‘人能超越人的境界就在于内心浮现的勇气能让人超越一切痛苦,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因为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勇敢撑过一切恐惧和痛苦,并因为撑过痛苦而感到喜悦,所以就连死也不怕,我认为,这就是英雄精神。‘‘
‘‘贯彻英雄精神而死比浑浑噩噩活着了不起得多”说完她就唱起了马赛进行曲。小哥白尼也和她一起哼。后来一次小哥白尼写的信把她感动哭了,虽然是道歉信。
最后舅舅提到了印度佛教。印度这个国家几乎没有历史记录,甚至连佛陀悉达多的雕像都没有,印度人喜欢用一些物体比如轮子来象征佛陀。
后来英国的考古学家发现印度最早的佛陀像居然是西方人的形象,而雕刻技术来自希腊,这让学者很困惑。
舅舅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这次东征实际上也是一次民族文化的交融。盐野七生的作品《希腊人的故事》中写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后,第一件事是举办了一场两万人的婚礼,他率先士卒迎娶了波斯公主,并鼓励部下与波斯妇女通婚。于是随着他的东征,有懂得雕刻的希腊人随迁到了印度,于是就有了最早的佛像。然后传到中国,再从中国传到日本奈良。这个旅行历经多个民族才有现在诸多美丽的文化。
因此,佛教思想融合文化还有雕刻技术才有了佛像,缺一不可。
人生读后感14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人生指南读物,它能迅速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并帮助我们确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十位伟大的人生导师,引领我们步入成功殿堂,能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朋友、家人、工作和自己。今天我就拿其中的一段谈谈我的感受。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不好的工作也会变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尔顿说的:“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人。”
下面我举三个小例子: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几元钱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果你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一支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的队伍,才能打造出一个有战斗实力的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团体的核心竞争力。从切身出发,作为一名税收管理员,如何做起事来让领导放心,同事满意,我认为专业的工作态度应该包括两方面:1.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2.以大家的满意与信任为第一的服务态度。
工作中,无论面对领导或同事,更或是纳税户,一个良好的态度尤其重要。态度是人与人接触的第一印象,这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有时团队的协作精神也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态度。相信通过每天的日常工作,我们都会更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从事的工作,珍惜现有的生活,为我们拥有优雅的工作环境、拥有和睦团结的工作伙伴感到欣慰。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无论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我始终认为可以用“真诚相对,灵活处理”的理念来待人处事。真诚待人有助于彼此沟通了解,灵活处事则是以不变的原则应对变化无常的世事。
“态度端,百事成!”摆正做事的态度远比做好一件事情本身效用大得多。良好的态度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让自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先导。
人生读后感15最近仔细品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慨颇多。面对人生,我也许还真能做到从容不迫,淡泊名利。
从小,我就习惯一种平凡,一种朴素。面对繁华,面对奢侈,我从没有什么羡慕,即使穿着太过普通,我觉得只要洁净,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丽可人。后来,我又终于拥有了一份我非常热爱的职业,面对职业的苛求,我与伙伴们一起切磋,一起争鸣,一起策划,可谓得心应手。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书品读,就觉得是在与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静,满天繁星。
人的一生,包括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课题。大师的话题可谓老少皆宜,如提出人生成功的定义:天资+勤奋+机遇。前者是天生的;后者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只有勤奋,自己可以牢牢把握,以之创造不凡的业绩与美好的未来。浅明的道理,即使学童也能理解。而大师自身的勤奋,更是最好的示范。
大师谈人生,不落俗套,大处着眼,不局限于修身养性的小节。他说,人生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自身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他特别强调,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来说,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自西方产业革命200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热衷于‘征服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危及自身的生存。实践证明,‘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东方道德观念,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人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打破妄自菲薄的崇洋媚外思想,大力奉行‘送去主义’,向西方输送东方文化的精粹,让‘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让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汉语,传播到全世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当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行为端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才上不负父母的教诲,下不愧子女的法效。于己内心坦荡荡。记得有人说过,名利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每读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豁达,一种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确乎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实在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年近不惑,再读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觉得,一个人真应该好好的珍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