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22 17:15:27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

我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项自我做的工程’,坚持自我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犹豫,相信幸福就在自我手中,进取乐观地应对每一天的朝阳,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人生。”当我们应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我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我几缕闲暇,这样,教师的人生才不会感到枯燥,讲课才不会干涩,才会明白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才会让教育人生道路更精彩。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欢乐。”记得校长曾这样说过:“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可是我们能够改变自我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欢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教师的心态就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仅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掩上《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再细心品味书中那些诱人语句,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肖川教授文字的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磨砺着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每位教育者都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及人生幸福的一课,十分发人深省,十分令人受益。真是一本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好书。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一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我也芬芳着学生,从此刻开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的著作,本书主要经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当不断完善的20项修炼。所谓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的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这一术语。“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关的人,异常是教师自我,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我人生的一部分,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灵动,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活力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我、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教育人生”需要梦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梦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梦想和信念,还需要职责,需要体验教育的欢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书作者从三大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有“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等三方面的资料。其中“修炼教师形象”共有8项资料,有“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证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加自信;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对一点微笑呢;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和提高;教师的宽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活力;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的情感——做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精炼教师生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乐从何来呢从有魅力的教育中来。教育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一种人生的样式;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因为,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体验产生于教育。精炼教师的专业生活,乃教师修炼必需。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经过阅读来拯救自我,要学会表达教育生活体验,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要从教育中寻找欢乐,要珍爱身体,要真正成为人师。

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教师的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因为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经过阅读来开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够用阅读来拯救自我。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境界。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必须写自我看到的,感觉到的,并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

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本事,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启发,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反思自我的教育理念。所谓理念就是梦想和信念,就是理论和观念。梦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应当建立在必须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我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二是反思自我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资料,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反思主要是总结性反思,总结,其实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总结是反思的起点,总结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开始。

教师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我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我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我的教育梦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对着镜子朝自我笑一笑,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坚持乐观阳光的心态!教师的健康属于自我,也属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 ……此处隐藏12246个字……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

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如何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能力

我们是先学会语言表达后,再学会用文字表达的。在小学里学语文的过程,也是先学会说,再认识文字。所以,我们教儿童阅读,是先教朗读,再进行到默读。在小学的课程标准里,规定年级愈低,朗读教学份量愈重,年级愈高,朗读教学愈轻。以年段来说,低年级朗读要比默读多,中年级朗读与默读各半,高年级默读要比朗读多。若依教材的性质而言,又不同了。例如︰儿歌、民歌、新诗、谜语、戏剧、童谣、演说词等等,不论年级高低,就得用朗读比较适宜了。朗读的教学价值

一、可以帮助初学文字的人,加强字音、字形、字义的结合,初学者可由「字声」联结字形与字义。

二、朗读可以帮助读音正确。

三、朗读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字,是否了解课文的意义与内容。从朗读的气势、语调与断句恰当否?可以查考出来。

四、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因为朗读的过程、经过︰文字↓眼↓脑↓口↓耳↓脑,所以可以帮助记忆。

五、朗读可以帮助文义的了解,因为朗读要用声调、气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文字意义与感情。

六、朗读可以训练说话的语气,并从朗读中,欣赏文章内容叙述情境。亦可提升欣赏的境界,有些文体,例如诗歌、戏剧等,若用朗读,其欣赏的境界,自然比默读高。

朗读指导的方法

指导儿童朗读的方法很多,教学时要多变化,以免单调乏味。兹依性质分类,列举朗读的方法,供参考︰(一)依朗读人数多寡分,可以分为个人读与团体读。

1、分排读。

2、分组读︰分组读;男女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