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22 17:15:27
《王阳明》读书笔记

《王阳明》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阳明》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阳明》读书笔记1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观王阳明的一生,年少发狠做圣人,无畏言语贬龙场,于最低谷之处,迎来龙场悟道,后得人生伯乐,实现少年之理想。在战场上的他诡计多端,用王阳明的话来说,这是攻心,书中也提到王阳明对于这种做法是怀着愧疚的。再后来,打山贼,平定宁王造反,他始终远离朝政,为一方百姓着想,年老之时,不得已上路安定广西,路过之地,百姓、门徒无不顶礼,可想其在众人心中之威严。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小篇幅写到王阳明的负面之处,比如家室混乱,也曾有过私心占宁王府财产等等。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圣人并不是完美的人,他们也会犯错,他们也会有所疏漏,只是不断的在进取罢了。

书的另一部的是讲王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从心上求理,遵循良知的指引,然后按照良知去行事。这于现实有很大的意义,规避了朱熹门徒只在知上下功夫,忽略行的弊端。于我们而言,更是提醒着我们,读书并不只是为了读书,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去实践书中道理。

《王阳明》读书笔记2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书中作者郦波的解读也很接地气,很有新意,深入浅出,读来轻松,能把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用最普通的语言解释出来,也足见作者的功底。

用诙谐的语言流畅的文笔讲述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王阳明毕生最爱是讲学,他最伟大的其实不是他的军功、他的功业,而是他的布道,是对人心、对人性的那种推举与张扬。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本身也算得上传奇。其实他的经历就已经够励志的了。克服各种困难,不顾个人得失,最终成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再加上他在困境中悟出的心学。能很好地为人在困顿中指明方向,尤其是事上练,更能很好地指引人的行为。

阳明和他的心学可以让人发现内心的光明,找到内心的光明,然后破开生命的桎梏,奠定人生的格局,获得行动的智慧。这样,人生就进入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人生境界从此就会越来越高。

王阳明心学四句宗旨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是意之动”是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

"心"学是活着的学问,讲"知行合一",就是讲理论结合实际;讲所谓"致良知",就是讲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王阳明正是以自己一生事业和追求,实践了自己的"心"学历程,历练出"心"学的学问,更是作为一位先贤引领着后人不断探索下去。

五百年只出一个完人王阳明,不被世俗束缚,在磨难中参悟,他的心学通过心外无物,心即理,塑造人生的气象。通过知行合一,塑造人生的智慧。通过致良知,构建人生的境界。

作者娓娓道来,语带幽默,层次分明,这是很好的一本有关王阳明心学的入门!

全书用故事的方式分享心学智慧,涵养人的精神。用通俗的故事和晓畅的文字,在不大的篇幅内,快速了解王阳明,了解心学。王阳明是阳明心学的创立者,也是较好的实践者。

本书以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发人深省,可以指导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向善、向光明,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努力奋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王阳明,他的伟大的灵魂和人生智慧,将永远诗意地栖居在我们这片神州大地上。

我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立在这天地之间,不能辜负自己的人生,不能辜负这段人生的岁月。虽然岁月匆匆忙忙转瞬即逝,但是人生当有人生的意义,生命当有生命的价值。

《王阳明》读书笔记3

王阳明审谢志珊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史料里记载说:“谢志珊就擒,先生问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就是被抓住之后,王阳明就问,说谢志珊你行啊,规模搞得挺大,自号征南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土匪听你的号令呢?谢志珊虽然被抓了,还是有一番豪气,说“亦不容易”,说自己也挺不容易。

王阳明就问:怎么说?谢志珊说:“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易放过,多方钩致之,或纵其酒,或助其急,待其相德,与之吐实,无不应矣。”这一番话说的是什么呢?说自己平常见到世上的英雄好汉,决不轻易放过,一定是多方结交、接纳。如果开始他们不听我的,我就慢慢用事业、用感情去感化他。

比如那个蓝天凤,蓝天风自己势力也很大,谢志珊就孤身上门,说我们都是做土匪的,但不能只看眼前,要做大事业,你跟我混,我们做一个联盟。蓝天凤说,我凭什么跟你混啊?你小子行啊,胆子蛮大的,只身孤人就敢到我的地盘来?谢志珊笑笑,既然你不愿意联合,那就不联合好了,咱们交个朋友总可以。喝酒!然后喝完酒回去了,过了几天又来看蓝天凤,说我上次发现你喜欢烈酒,但是这个夏天啊,天气太热,烈酒对身体不好,我带了一些清酒来给你喝,你喝喝我这酒。一来二去,这感情就深了。

后来蓝天凤彻底被谢志珊折服,就拜谢志珊为老大了。所以你看,这个谢志珊很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到最后那些人都成为他联盟中的成员。

王阳明听了之后,退下来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一生求朋友之益,岂异是哉?”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儒生啊,求志同道合,求追求理想,不也是这个道理吗?你看,一个土匪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听了这个话,我们会觉得王阳明对谢志珊很是青睐有加,很看重。那么,他会怎么对待谢志珊呢?没想到的是,夸奖完谢志珊之后,王阳明拔出令牌往地下一扔,命人把谢志珊推出去斩了。

有学生不理解,先生不是说谢志珊这个人挺好的吗?为什么不能感化他,却要杀了他?

这件事恰恰体现了王阳明的大智慧。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行动能力超强,只要有理由,他绝不犹豫。为什么要杀谢志珊?前面杀的詹师富是非常凶悍的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这种人一定要杀,因为他良知彻底泯灭。谢志珊这种人为什么也要杀呢?因为他有智慧、有追求,这样的土匪更不能留。对于整个社稷、政权来讲,最大的危险不是詹师富这种土匪,而恰恰是谢志珊这种有智慧、有头脑的土匪。这种土匪一旦做大,对整个政权的威胁便是真正致命的成胁。

《王阳明》读书笔记4

得道之人是可以达到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的,在生活中可以超越一切相对事物,从而得到一种超然的自由。这种“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就是淡泊。中国人不仅倾慕诸 ……此处隐藏10820个字……推荐这套书的音频,我认识到我看的还是太浅,但是好书就是常看常新嘛。

《王阳明》读书笔记12

正在这时,王阳明派特使来问池仲容,说王大人对你很好,你至少该投桃报李吧?这都快要过年了,不去南安府拜见一下王大人吗?你光说降,光说降,这个降的过程可有点漫长。你这么久都不去拜见一下王大人,合适吗?池仲容想想也对,但是万一王阳明使诈,自已此去可就是入了虎穴龙潭了。

这个时候,池仲容匪性的一面体现出来了。想来想去,池仲容一身是胆,心里说我就去看看,王阳明他能拿我怎么样?实在不行我调头就走。池仲容精选了九十三个兄弟。这些人都是池仲容手下功夫最好的,可以飞檐走壁,以一挡百,功夫也相当于特种兵。于是,池仲容就带着这九十三个兄弟,来到了南安府。

到了南安之后,王阳明正在衙门里等着池仲容。池仲容也不去衙门,先去校场。听说王阳明已经让士兵都休息了,真的还是假的?要去校场看一看。校场里果然看不到兵。池仲容还不放心,又去了市场,看看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就知道是不是暗中在整军备战。结果一看,老百姓都在准备过年了,一副升平景象。但池仲容依然不放心,又偷偷花钱到狱中看看卢珂到底是不是关在狱中。一看,果然卢珂确实关在狱中。这样一来,池仲容彻底放心了,才到府衙来拜见王阳明。

到了府衙,自己还不进去,让手下先去通报。结果手下刚进去,就被骂出来了,把王大人的话也带出来了。王阳明说,池仲容你进了南安城不先来见我,结果先去校场,又去市场,再去监狱,到底是安的什么心?披头就一番质问。

这一下,就体现出王阳明的大智慧了。其实他对池仲容的动向早已了如指掌,但这时候他要不说出来,就显得他太老谋深算了。池仲容也不相信他进了南安城,自己的动向没有人报告给王阳明。但是王阳明直截了当说出来了。池仲容这种多疑的性格,越是直面他,他越惊慌。

池仲容满头大汗,赶快疾步趋进府中,一头跪下来,然后承认错误,向王阳明连声道歉。王阳明上前扶起池仲容,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回头是岸。你不愧是当世英雄,明辨是非,知道哪一个选择才是对的,我是真心招降你的。

后人评说这一段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王阳明使诈,就是要把池仲容骗来宰了他。事实上,王阳明好好招待池仲容,安排的住宿都是最好的地方。读书笔记。一切接待工作,王阳明都安排得非常细致,非常好,以致让池仲容渐渐缓下心来。王阳明还经常陪着他在南安城中看看百姓的生活百态。当时快要过年了,南安城中要办灯会,也是庆祝剿匪成功。王阳明就陪着池仲容一起去看。

在与池仲容相处的这一段日子里,王阳明发现池仲容目光游移,心思不定,很难彻底感化,这才下了狠心要灭掉池仲容。

到了快过年的前几天,池仲容说,我也来了好几天了,跟大人相处甚欢,但我那帮兄弟在家里头不知道我的消息,我正在准备整编他们一起向大人投降,还得回去做做工作。王阳明笑笑说,这个说得也有道理,但是离过年不过六七天,你现在赶回去,六七天也赶不回山寨,索性过了年再回去吧。我们好好聚一聚。池仲安也劝哥哥,你都已经来了,王大人又对你这么好,你就留下来过个年再走。池仲容犹豫一下,就留了下来。

池仲容这时对王阳明戒心大概已经放下来,但那九十三个兄弟还是与他寸步不离,到哪儿都跟着。一直到了春节,吃过年夜饭,过了子夜,到了大年初一要给赏钱啊。王阳明说,你的这帮兄弟各有赏钱,来的都是客,就得给啊。不过不能这么多人去领吧,每五个、每五个出去领赏钱。然后池仲容的手下就五个、五个一拨出去领赏钱。九十三个人,一拨一拨一拨,到最后都被干掉了,只剩一个池仲容。

池仲容等了半天,没一个兄弟回来,傻眼了。这时候王阳明脸一沉,问池仲容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池仲容噗通一声就跪下了,我真降,我直降。但这个时侯,王阳明历数池仲容派池仲安以及手下做的各种坏事,说池仲容是数十年巨匪、巨寇,为祸一方。我为一方百姓,与你交流数日,但看你首鼠两端,游移不定,实不能留啊。这就是王阳明的果断,为一方百姓,为整个社稷考虑,最后杀掉了池仲容。

这边在南安府杀掉池仲容,另一边所有的官军早已秘密潜行夜伏,找到池仲容老巢,总攻浰头寨,一举歼灭了池仲容这股土匪。

池仲容被灭之后,四省剿匪就大获成功了。此时距王阳明就任南赣巡抚不过一年零三个月。四省之间密密麻麻数百股土匪,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全被王阳明荡平。数十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彻底剿灭匪患。王阳明各种奇招无所不用其极,手段简直神出鬼没。他招卢、灭谢、疑池,足见其对人性洞见之深,每个人的欲望、每个人的情绪、每个人的习性都把握得非常透彻。王阳明把人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事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局面控制住了,这就是控局之法的大智慧。

《王阳明》读书笔记13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王阳明

王阳明所言“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指出圣人与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偶像崇拜自古有之,偶像的含义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就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而言,更多的是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这种象征物,既可以是塑造成形的佛像,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人物。就其本质而言,偶像具有供人仿效、提供精神力量的积极作用。然而,它也可能导致崇拜者自主意识的迷失。

我们崇拜偶像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从而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来自外界的考验越严苛,我们进步的空间就越大。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才能在千般折磨、万般痛苦之后“立地成佛”。被视为偶像之人,他们以自身的成就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并非要压倒众人而独占鳌头,更希望的是后继之人大胆超越,有所创新。若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盲目模仿他人,将永远活在偶像的阴影中不得解脱。这样的人只剩躯壳,而埋没了一颗自由跳动的心。尤其是那些已逝的偶像,生前的丰功伟绩载于青史,更容易令人陷入其阴影之中而无法自拔。

因此,对于心中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借鉴其思想,而不应迷信其僵硬的躯体。盲目的偶像崇拜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有所选择、取其精华的偶像崇拜,才能铺平成功的人生之路,激发出于后世有益的人生智慧。

诚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几位令自己无比佩服、无比崇拜的偶像。在树立人生志向的时候,多以偶像为目标,为人处世以偶像的作风为参照。这就容易忽略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忘记了偶像所具备的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强行模仿只会适得其反。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件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他崇拜朱熹,认真钻研朱子学说的同时,还仿照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格竹”,没有悟出万物的道理,反而落得一身病痛。这次体验,让王阳明对朱子学说产生了疑惑,为他走上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打下了基础。

王阳明讲“立志贵专一”,前提便是“于始生时删其繁枝”,“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因此,对于偶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欣赏、借鉴,以其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发前进的斗志,实现智慧的解脱。绝不能过分地崇拜偶像,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受到束缚,最终成为偶像的奴隶。

《《王阳明》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