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23:36:29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本节课上,教者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背的方法(线索背诵法),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较好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朗读训练。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读得熟,再抓住“读”这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探讨有的问题时,教师总情不自禁地想将学生引向自己的预想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的能力。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2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

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者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如:借助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认识多音字巩固认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引导书写,互相评价等,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运用自读、引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等方法,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3、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同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通过设计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小熊和松鼠说什么?”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得到巩固。

4、互送祝福,升华情感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好朋友写祝福,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得到祝福的喜悦心情,获得了幸福。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别人,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在互送祝福卡的时候,还有不少学生把祝福送了我,我也很感动于他们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影响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写字环节没能充分落实。也因此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前松后紧。

2、对于学生的回答,倾听的不够仔细,遗漏了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如在识记“句”,学生说到“词”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识记的特点。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3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文言文,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了一番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成效呢?秉承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的宗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对以往的教学流程进行了一些修改,经过教学实践后,我觉得对学生掌握所学能有不小的帮助。

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情境导入、简介作者并了解传记,接着我就用课前设计的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了解一绿赵鞅氏碌奈辶壬呢?他是否也是一个另类的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相关注释去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分组交流互助,并准备小组交流质疑。

紧接着,我就在黑板上设计一些文中注释里没有解释的词,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行进中通过推敲其文意来解答,不一会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来解答,这是我在设计这一教学流程所没能想到的,经过师生评议得知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绝大部分都比较正确。这能使学生在这一个环节中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再接着是让学生质疑还不会翻译的词句,让学生互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并采用师生共评共议的方式进行,学生从研讨中懂得了疏通文意之法,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

疏通文意之后,学生朗读的效果就比之前所教的学生好得多,我在听学生读后进行些点拨,学生可以说是一点便通。接着我又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很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这第一节课一下来,我就觉得很轻松,学生也觉得学文言文并没有那么难。再后来的第二节课中,文中所有研讨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多数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把全文背诵下来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感到自己在教学文言文这一块变得轻松了,这都是比较好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所产生的效果。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足之处,也许对个别学习程度差的学生的关注度就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弥补协调才 ……此处隐藏9115个字……,课文读通读懂了后已经了解文章内容,要看你有没有真正读懂文章,那还要看我们如何有表情的朗读这篇文章?你对哪句话有感觉你就挑哪句话然后我们一起读读,再次给学生时间自己试读和同学讨论读,最后我们学生一起边读边揣摩每句话该如何读。真个过程可谓行云流水,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高涨,在品读过程中一个爱读书爱喝酒爱写文章,洒脱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诗人形象已清晰地进入学生的心中……

课堂上,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首先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给学生品尝到战胜的成就感,同时问题又应该基于一定的知识背景,不能过易过难又不能过急,应当在新旧知识的切合点把握好它的度,让学生的思维变成一种力量,促发自己的主动创造意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4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本节课一改往日陈旧的授课方式,力求有所创新。教师抓住一个关键的“不”字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式,努力挖掘课文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探索和快乐中切实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的内涵深刻博大,语言光辉简洁,是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全文语言朴素、自然,在不到200字的篇幅中,他以精辟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等各个方面。

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处,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呢?细细钻研教材后,我突发奇想,《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有九处关键句使用了“不”字,何不从“不”字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走进课文深处从而感受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呢?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后,我对学生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文很多关键句都用了‘不’字,下节课我们就从‘不’字入手,分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对文中‘不’字的理解。怎么样?有信心吗?大家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

以往的古文授课往往重视两大环节:读背结合;释通文意。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就匆匆收场。所以每讲完一篇文章总感觉意犹未尽,似乎总划不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古文课很少采用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授课方式。学生准备的怎么样?他们会积极配合吗?我略带不安走进教室。

整体读完课文后,我拿着粉笔在课题下方写了一个大大的“不”字,“谁先来发表高见呢?”话音刚落,有“雄辩手”称号的王志峰首先走上讲台,他从容自若,把跌落到鼻尖的眼睛推会原位,清清嗓子,用一种很严肃的声调说道:“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不’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我查过资料,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许多为官者往往高谈自己的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详”极大的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耀的恶俗,又道出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风格。”真不愧为雄辩手,此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仿佛让人看到陶渊明正与污水浊流搏击的身姿,大家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第二位上台发言的竟是我班有名的“淑女”阮爱琳,她聪明好学,性格极为腼腆。此时虽早已涨红了脸,但却显得信心十足、锋芒毕露。“文章中有一句话,可谓一语概括全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为人不仰慕荣华富贵,不羡慕高官厚禄,‘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巾帼不让须眉啊!

小画手王晓彤一言不发,只是在黑板上为大家展开一幅画。画面上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挡不住一年四季的风雨烈日,一位长须老者端坐桌前,手拿书卷,衣衫褴褛缀满布丁,脸上充满安宁刚毅的神色。画面下一行清新秀丽的文字映入眼帘“环睹萧然,不蔽风日”,好一个“不”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若,以苦为乐,既有不屈意志又志趣高洁的人物形象。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画面的.想象中时,苏晓晓、王志威两名同学早已迫不及待走上讲台,面向大家。苏晓晓把一本书卷成筒状,举在嘴边,略带微笑。“同学们,现在开始直播名人采访节目,本期特邀嘉宾──陶渊明先生。”

(主持人)“陶先生你好,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吗?”

(陶渊明)“我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而是力求诗书的精神真谛。”

(主持人)“你才华横溢,为何隐居山林,把酒东篱,却不在官场崭露头角,普救民众。”

(陶渊明)“我也曾幻想‘大济苍生’,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使我厌恶,所以我宁愿独善其身,回归自然。”

(主持人)“‘大济苍生’的抱负无从施展,面对着腐朽的现实,你内心真的能平静?”

(陶渊明)“‘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我只能把内心的理想寄托于桃花源。”

苏晓晓的提问直入主题,王志威的扮演惟妙惟肖,两名同学的现场采访把借酒浇愁,怀才不遇,但率直放达、超然世外的隐者形象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孙辉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两幅毛笔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苍劲有力的字,似乎在飞舞,在低诉。好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君子!

课后我看到一位学生在笔记本上总结到:归隐自然,把功名富贵视若粪土,宁可乞讨度日,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清汤粗饭,几杯黄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另一位学生写道:贫能养志,不用趋炎附势,没有车马之喧,只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悠悠哉,清逸脱俗,守正不阿,醉酒率意,快慰平生。

课后我静思: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课堂环节不是很紧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在学生心目中,本节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课时迸发的积极性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紧扣一个“不”字,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以往在课堂上收获不到的。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用“教”的创新文体去点燃“学”的创造火焰,使师生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像春天一样,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师生共享快乐的园地。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

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猜读法)、背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方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