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说课稿

时间:2024-05-03 13:02:39
《搭石》说课稿(15篇)

《搭石》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石》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乡亲们善良、勤劳、互相谦让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说学法

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出示目标。

3、、寻找“美”。(PPT出示自学提示)A摆搭石。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美”。 B走搭石。

(1)、情景朗诵“走搭石”。(小组朗诵、指名朗诵)(2)、总结本段写法。

(3)、朗读《北山恋·故乡》选段,强化写法。 C让搭石。

(1)、理解“都”“让”“理所当然”“伏”词语。

(2)、情景模拟背老人过搭石,体会“理所当然”中乡亲们的善良、尊老。 D赞搭石。 (1)、强化主题。

(2)、总结课文。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4、发现“美”。观看视频,升华情感。

5、回味“美”。以文带文

6、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什么文章的主题,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搭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说内容安排

“美”是本文凸显出的最大特色,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细细咀嚼,慢慢体味。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课时我将主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创造美。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五、说教法

本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文本中那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其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含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此处隐藏31648个字……的哗众取宠。打个比方,内容好比珍珠,落在桌上一盘散沙,而形式好比线绳,用线绳把珍珠一粒一粒串联起来,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赏可用两相宜!内容是基础,形式是内容的生动体现。《搭石》一课,是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的佳作,“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是这一课的“线绳”,反复强调中心句,学习作者的这种围绕中心句组织材料的写作方式,有助于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写作。】

重点句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呢?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从这幅画面,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家乡的人谦让。)

(2)好一个谦让!你们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一起把这种感受放进去读。(“如果有两个人……”)

这样的谦让,也是一种美,怪不得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遍强调板书。】

重点句三: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假如是“老人”和“年轻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2)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圈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读、圈画。

(3)哪些词语打动了你?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

(4)我们先来看看“伏”,它是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伏下身子”就是——弯下身子,所以“扶”就是——“弯”。

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犬。(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解说: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

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教学反思:多种方式——图文、表演、谈话说理解学习生字“伏”,学生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更好。】

(手搭生的肩表演,过了小溪,扶起年轻人)谢谢!谢谢!年轻人,你真是大好人哪!——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面对学生)乡亲们,老人如果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多好的乡亲们哪!你们这里的人真是——敬老!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敬老,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反思:第四遍强调板书。体会作者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搭石美在哪。】

(5)而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家乡的人十分地敬老,十分地淳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这里的景美——人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6)引读:怪不得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五次强调板书。】

活动3【作业】总结、布置作业

1、学完了课文《搭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

教师点拨: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还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搭石真的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里景美、人美、情更美!这样的风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画“美”。)

2、这样美的文章你还想跟谁分享?那就课后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人、朋友听,告诉他们搭石美在哪吧。下课。

活动4【讲授】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整个外框“美”字。)

搭石

家乡的

风景

活动5【讲授】教学反思:本课亮点

一、教学目标准确、恰当,重难点把握准确,具有可操作性、效果当堂可测。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思,此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效果当堂可测。

二、恰当、适时、有效地融合了新信息化教学的新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语文互动课堂,提高了课堂实效。

1、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聚焦于生字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建文档”、“批注”、“拖动”功能,邀请学生书写、批改,老师再点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课堂是学生的书写、检测,师生互动性强!这比以前老师口头强调或者指着屏幕强调好得多。老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学思路清晰、程序规范,课堂结构合理,具有可迁移性和可塑性。

名师王崧舟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所以,要寻找王崧舟、窦桂梅等名师的课的痕迹,学习他们的秘诀用于自己的课堂可谓不易。而本课《搭石》(第二课时)的设计:教学思路清晰、程序规范,课堂结构合理,板块清晰,具有可迁移性,每一位上课的老师根据此设计进行教学基本能上成一节优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风格,则能上出一节具有个人特色的好课,具有可塑性。

四、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建构“自己的理解”,达到既懂又会。

教学设计采用“拎点、提线、串珠”的方式,以“拎点”——“一道风景”、“提线”——“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串珠”——抓本课的重点语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自由读、默读、对比读、复沓读、表演读、想象画面、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感受《搭石》这一课的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的标准。

五、板书规范、字迹工整、言简意赅,具有创新性。

创新性地采用字画结合展现,师生共同合作板书,所框出来的“美”字概括了全文的中心。

六、作业难度层次递进,符合减负增效要求。

上本课(第二课时)之前选用游戏“知音识字逃生记”学生巩固生字;课后布置作业“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人、朋友听,并告诉他们搭石美在哪里”,学生巩固朗读成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作业难度层次递进,符合减负增效要求。

《《搭石》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