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12-28 11:50:29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的处理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2.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②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③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让学生明白: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此处隐藏9827个字……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 —— 父亲的背影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步骤、说板书。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的合作去获得成功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我用我县新推广的“四步探究”教学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2、方法目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②说明文的分类、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④说明的方法等。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

五、说步骤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用猜谜语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思维拉到课堂中来。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思考,把不理解的内容以小纸条的方式提出来。这属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3、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多媒体投影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如: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引导、学生讲解、充等互动形式,逐一分析解决,形成系统的答案。

4、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把体现本文目标、重点、难点的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争取让学困生回答有关字、音、词等容易的问题;中等生回答答案能在本文中找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需深入思考、归纳整理的问题。

5、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片段作文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即学即用,达到巩固知识和重构知识的目的。

六、板书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独拱)

中国石拱桥:

卢沟桥(联拱)

解放后:长虹大桥飞跃发展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